5月20日,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新闻发布会。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张勇平出席并介绍吉安市“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相关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督察整改办负责人张亮亮、三级主任科员王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刘庆松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张勇平先生,市生态环境局督察整改办负责人张亮亮先生,市生态环境局督察整改办三级主任科员王艳女士,请他们介绍“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相关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今年一季度我市水、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5年1—3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100%,与上年同期相比无变化,13个赣江干流断面全部达到Ⅱ类。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万安水库良好湖泊监测点位全部达标湖库Ⅲ类。1—3月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省排名双第一。
2025年1—3月,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排名依次为:泰和县、安福县、井冈山市、永丰县、青原区、永新县、峡江县、吉州区、吉水县、万安县、吉安县、遂川县、新干县。其中,泰和县、安福县、井冈山市、永丰县排名进入全省前十。
二、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2025年1—3月,我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率为93.3%,全省设区市排名第7位,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3μg/m3,全省设区市排名第7位。
14个县(市、区)PM2.5平均浓度32.3μg/m3,所有县(市、区)累计浓度在23~43μg/m3之间。其中,排名并列第一位的县(市、区)是井冈山市和永丰县(均为23μg/m3),万安县排名第三(28μg/m3);排名倒数三位的县(市、区)是新干县(43μg/m3)、吉水县(40μg/m3)和青原区(37μg/m3)。
14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率在90.0%~98.9%之间。其中,永丰县排名第一(98.9%),井冈山市排名第二(97.8%),安福县和遂川县并列第三(均为97.7%);排名倒数第一的是新干县(90.0%)、青原区倒数第二(92.1%),排名并列倒数第三的县(市、区)是吉州区、庐陵新区和泰和县(均为93.3%)。
主持人:下面请张勇平调研员,介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有关情况。
张勇平:谢谢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衷心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宣传!
自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高位推动,动员全市力量,加快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了积极有效进展。
一、督察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第一轮、第二轮中央和第一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和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214个,已完成整改150个,达到序时进度63个,交办的1388件信访件已销号1384件,销号率99.7%。涉及我市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17个,已完成整改3个;交办信访件282件,已办结254件,销号250件。
二、2024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督导调度,高位推动整改。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会贯通到全市工作各个方面、各领域和环节,指导和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因机构改革,重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专项小组,形成了市委、市政府负总责,市环委会办公室具体抓落实,市直相关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县(市、区)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调研、督导、督办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市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狠抓落实,不定期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有效推动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整改。一是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工作。2024年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入驻前,我市针对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组织开展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巩固督察问题整改成效。督察期间,牵头制定了《吉安市配合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等配合文件,及时向中央督察组报送各类调阅资料,高效保障督察组在我市开展下沉督察工作。督察结束后,积极配合省联合调查组对移交我市的追责问责线索问题完成了调查。针对督察组反馈问题,科学制定了《吉安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有序推动各项问题整改。二是积极配合省鄱阳湖总磷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工作。2024年11月23日至12月17日,省鄱阳湖总磷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组对我市开展了总磷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及时向省专项督察组报送了调阅的7批资料,督促有关县(市、区)对督察反馈的22个问题迅速开展整改,组织拍摄了《护水在吉安生态焕新颜》总磷污染防治正面宣传片。
(三)及时传导压力,有力督促整改。严格按照《吉安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1+4”工作制度》规定,落实中央问题“双月调度”,省级问题“季度调度”要求,采取提示清单、督办清单、约谈清单“三单管理”措施,推动问题按时整改销号。2024年以来,组织召开了4次销号会,“点对点”下发了督办函1份、提示函6份,推动20个限期整改的督察问题和93件重点信访件完成销号。以案为鉴,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收看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压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三、2025年工作总体思路
2025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主要任务:一是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机制,规范销号流程,严格“三单”管理要求,加大指导帮扶力度,落实整改验收单位责任,加快推动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应销尽销”,确保第三轮中央督察交办信访件销号率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二是根据省总磷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科学制定吉安市整改方案,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整改责任,并督促有关县(市、区)细化整改方案,按时推进问题整改到位。三是采取定期调度、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督导检查,防止“老问题”反弹回潮。持续抓好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组织市、县两级收看2024年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片,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
最后,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加强宣传和监督,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吉安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勇平调研员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现在开始。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2024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请问此次督察我市都做了哪些工作?反馈涉及我市都有哪些问题?现在问题整改进展怎么样了?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张亮亮先生回答。
张亮亮: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4年5月8日至6月8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24日至29日下沉我市开展了督察工作。督察组进驻前,我市认真组织筹备迎检工作,准备迎检材料,制定全市配合督察系列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2次协调会和1次动员会,成立了协调联络工作组,明确了市直部门责任分工,有效保障了协调联络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督察期间,我市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督察组听取汇报、调阅资料、个别谈话、走访问询、受理举报等工作,助力督察组全面真实发现我市生态环境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2024年8月21日,中央督察组向我省反馈了《江西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收到督察报告后,我市认真分析研究报告内容,从中梳理出涉及我市问题17个,其中共性问题11个,个性问题6个。个性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万安工业园在长江二级支流遂川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2个化工项目;二是新干县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在厂旁租用池塘作为应急池收集溢流水,现场督察时发现有污水排入赣江;三是万安工业园二期雨水排口长期排放污水;四是峡江城南工业园排水管网错接、破损,雨季大量污水溢流至外环境;五是新干县违规为龙山壹号院项目审批规划许可和工程许可,占用龙山省级森林公园15.7亩;六是“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市应修复矿山175座,还有83座没有完成。永丰县娄元采石场位于永丰国家森林公园一级保护区内,2022年上报完成修复。督察发现,地方未严格落实修复方案要求,开采坡面大量岩石裸露,坡脚存在大量浮石、浮渣,矿区未进行有效复绿,修复流于形式。
针对督察反馈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整改工作,经过科学论证,全部落实了整改措施,具体整改工作由相关县(区)负责推进,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城市管理局等市直部门帮扶指导推进。截至目前,包括“新干县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在内的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其余各项问题都在有序推进整改中。
这个问题我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亮亮先生的回答,请继续!
大江网记者:据了解,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交办我市282件群众举报信访件。这些群众信访问题,目前解决得怎么样了,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相比,今年的信访件办理有什么特点和创新?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王艳女士回答。
王艳: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督察期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我市转办信访件282件,占全省信访件总量的8.8%(全省共3184件)。抓好督察信访件办理工作是推进督察边督边改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要求每批信访件均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办理,所有信访件均在7天内办理反馈,通过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理质量,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环境信访诉求,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为推动群众环境信访诉求解决到位,我市要求每件信访件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同时组织了4个现场督查组,按照包片安排深入县(市、区)进行不间断督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督办落实,有力推动了问题整改。
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特点主要有:与2021年第二轮督察信访件数量相比较,减少105件,下降27.1%。从污染类别来看,群众举报的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污染、矿山开采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三个方面,共143件,占比超50%,说明畜禽养殖、矿山开采、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染对群众利益侵害较多。从重复信访件来看,第三轮中央督察重复投诉件共有14件,重复次数为44次,其中重复次数较多的是新干县鑫和石材有限公司,投诉8件次,安福县寮塘乡小水村榨桥生猪养殖场投诉7件次。另外与2021年第二轮中央督察重复投诉件有9件,共11件次。
督察结束后,我市严格按照《关于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重点信访件与疑难复杂信访件数量之和占信访件总数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将1件信访件列为疑难复杂信访件,92件信访件列为重点信访件,并印发了《吉安市落实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及疑难复杂信访件整改方案》,明确了各重点及疑难复杂信访件的整改目标、时限、措施、责任单位和验收单位,扎实推进整改。针对剩余189件一般信访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均制定了信访件整改方案。截至目前,中央督察组交办的282件信访件,已办结254件,销号250件。
下一步,我们将注重举一反三,推进信访件反映出的行业性、普遍性问题的整改,坚持以群众工作为中心,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妥善解决群众的环境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这个问题我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艳女士的回答,请继续!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通过十年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我市在督察整改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或取得了什么建设性成果?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张亮亮先生回答。
张亮亮: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促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各类问题有效解决,我市在认真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吉安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1+4”工作制度》,有效打通了整改机制“最后一公里”,做到困难有帮扶、难题有解法、核验有规程、销号有把关,一批问题和重点信访件的现场核验、帮扶推进等工作高效开展。
《吉安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了整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相关市直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制定专项督察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的程序,总体提出了对调度管理、销号程序、信息公开和督导督办的要求。
《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领导挂点督导帮扶制度》明确了从9个市直行业部门安排15位县(处)级领导分别挂点各县(市、区),一对一督导帮扶各地加快推动问题整改工作,同时,督导帮扶工作组根据需要对辖区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和专项核查,并将各地整改情况予以全市通报。
《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会审制度》可有效破解影响销号的“卡脖子”问题,通过组织整改实施主体和相关核验单位集体会审,研究解决办法;对解决存在困难的问题,按照程序要求上报省督察办、赣中专员办帮助指导整改。
《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及信访件销号现场核验制度》对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明确了现场核验单位,规范销号核验程序,促进销号管理,有效抓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的整改。
《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及信访件销号管理办法》压实各级责任,明确了销号条件及要求、销号范围,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领域监管、实事求是、序时管理”的原则和“初审、申请、核实、公开、核准、问效”的程序,严格销号把关,有效提升整改成效。
这个问题我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亮亮先生的回答,请继续!
大江网记者:我看到过关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亮点的宣传报道,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整改较好的案例。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王艳女士回答。
王 艳: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了从堵点到亮点,从问题典型到正面典型的转变。如,1.针对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戈坪乡违规毁林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峡江县科学编制综合治理方案,投入200余万元种植油茶,进行水土流失地块治理修复,按照“前埂后沟+台面梯壁植草+排水连通+消能沉沙+路基整修”措施,建设1万余米排水沟渠、15座平台跌水池、9座沉沙池。通过治理修复,265.7亩油茶林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有效提高,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0%以上,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此外,加强后期油茶林管护水平,油茶林长势良好,年创收可达50余万元,不仅有效完成了问题整改,还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2.针对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收集不到位、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问题。“十四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个基本消除、一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任务,统筹实施雨污管网修复改造及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和水平。一是完成全市1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8400余公里雨污管网的清淤、检测和测绘工作。其中,摸清了中心城区4156公里排水管网现状底数,逐步开发完善“智慧排水”系统平台,全面接入污水处理厂及覆盖范围内管网数据。二是持续完善管网系统,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道路提升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中心城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64公里,统筹各区系统开展雨污管网修复改造,先后推动20个急用先行项目及一期10个标段项目实施,完成投资约13亿元,同步启动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投资30.5亿元,分年度分标段实施。目前,全市15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总规模达40万吨/日,出水全部提标为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能力较2021年提升30.3%,污水处理量、进水浓度、污水集中收集率相关指标逐年提升;2025年1-4月市中心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为84.34%,已达到国家、省提出的“2025年70%以上”目标要求。
同时,在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中,也有部分问题整改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吉安县学海矿业对裸露岩体进行治理恢复和利用废弃尾矿库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案例;永丰循环经济产业园典型问题整改案例等等,这些整改工作亮点都先后被《井冈山报》《江西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新闻媒体刊登报道。
这个问题我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艳女士的回答。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